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相关 >

“莲麻村是一个可以留住脚步的地方”|焦点速讯

发布时间: 2023-06-05 16:51:31 来源:文旅中国

“莲麻村是一个可以留住脚步的地方”

从化区莲麻村位于广州的最北端。5月14日,这个偏远的乡村首次举办了乡村美育节。篝火晚会、嗡嗡学堂、新民俗美育课、红色剧本游、在党章学堂许下“微心愿”……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感到新鲜和有趣,也让村民充满幸福和快乐。

去年以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广州美术学院在这里开展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以乡村美育为抓手,用红色资源带动绿色发展,用文化温润乡村,让村民过上向往的生活。


(资料图)

▲ 莲麻乡村美育节 李 健 摄

用美育浸润乡村、提高认同

莲麻村有连绵的青山、流溪河北源头、千年古官道,生态环境优美。这里还是当年东江纵队从化大队的活动基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如何利用资源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这是当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社会创新中心主任李健介绍,近几年,莲麻村的文旅发展有些疲软,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试点就是要让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实现乡村振兴和百姓致富。

莲麻村党支部书记卢为俊介绍,以前村民都有一种等、靠、要的思想,如何让大家转变观念?“需要文化的注入。”他说。然而,当李健带着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课题组来到村里,村民们一开始很冷漠。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相关工作进展缓慢。

改变始于今年春节后。李健和队员李弘花了1000多元钱买了些材料,在莲麻村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场景,邀请村民围炉煮茶,大家边喝茶边谈愿望边聊发展,心一下就拉近了。这次“闲聊”的一个成果,就是成立嗡嗡学堂,开展嗡嗡队美育活动,为孩子们开展美育课程,带动村民参与。

莲麻村的师资有限,但得到了不少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嗡嗡学堂一成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北部分院的老师何定怡就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建设,从化区教育教研部门、中小学的老师们也来到村里,番禺区、天河区的教研员也为学堂发展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可持续的体制机制。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进莲麻,不断丰富美育活动内容。“有时孩子能够改变成年人的视角和行为。我们可以借助学校资源,用教育和文化浸润乡村。”何定怡说。

通过嗡嗡学堂,课题组挖掘了一批乡村能人,为孩子们上课: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付秋妹教孩子们唱英文歌,乡村诗人飞哥教孩子们读诗,做豆腐花的仙姐带孩子们制作特色食物,养蜂的潘叔教孩子们认识蜜蜂……“将来可以把课程变成旅游产品,村民可以成为研学团的公益老师。”李健说。

嗡嗡学堂通过美育的方式,将孩子们凝聚起来,大人也慢慢融入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卢为俊说,以前由于父母要干农活而没有时间看管孩子,许多孩子就爱刷手机。嗡嗡学堂成立后,课题组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画画、唱歌,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慢慢地,玩手机的少了,孩子们越来越主动参与活动。

“只有住下来才能真正走进去。”李健说,为了走到村民心里,课题组提出了驻村艺术家计划,让李弘常驻莲麻村。在莲麻的3个月里,他教村民拍照、拍视频,给村民画画,与他们打成一片,并给莲麻村打造了许多个人IP,如蜜蜂司令、兵哥酒坊、游戏猎人等。“3个月来,我和莲麻谈了一场恋爱。”李弘说,他在这里学会了赞美,得到了认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他期待着小艺术家的出现。

用创意丰富体验、留住游客

经常有人问李健,带孩子到莲麻玩什么?课题组想了很多办法。

村里没有美术馆,于是,课题组将民宿、餐厅打造成乡村美术馆,让本地孩子、来研学的孩子和志愿者画的画在里面展出。“游客来这里能看到好作品,从而产生新的认同,重新认知这里的文化内涵。”李健说。

莲麻很大,有十几个姓氏,分散在村子的各个角落。但是这个村没有宗祠,没有集体民俗,缺乏凝聚力。课题组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基于乡村美术馆的作品,策划举办一年一度的乡村美育节,培育乡村新民俗。李健说,希望通过新民俗的共创,形成议事规则和共识,让村里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持续增强村民的文化发展能力。

为了让游客更有体验感,课题组策划了剧本游。游客来到莲麻后,会领取任务卡,穿越回上世纪30年代,掩护革命军队,寻找革命军队的负责人,完成任务后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在这个过程中,游客一个点一个点地打卡,在打卡点学习酒、蜂蜜、豆腐花等方面的知识,增加游客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和对村情的了解。在党章学堂,游客看到村民留下的心愿,会想办法对接,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家长、孩子一起吃庆功宴。

课题组还为莲麻村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发挥当地竹子多的优势,将竹子精心编织成菜篮,并进行插花设计后出售,价格比以前提高了。同时,将革命文化跟革命菜篮结合在一起,开发出庆功宴、“忠诚豆腐花”等产品。村民边销售农特产品,边为游客讲述革命故事,销售量比以前大大提高。

李健说,现在的莲麻村是一个可以留住脚步的地方。孩子们来了以后,可以走进嗡嗡学堂,跟着志愿者老师学画画。家长可以参加乡村美育节活动,去乡村美术馆看展览,在剧本游中感悟初心使命。在课题组的带动下,莲麻村的村民们学会了怎么开展活动。今年“五一”,村民们自发组织了篝火晚会和歌唱会,气氛十分热烈。

村民们自信了,外来创业者也有信心了。两年前,李志英被莲麻村的村容村貌和红色文化资源打动,来到莲麻村开办民宿。她说,莲麻要发展,就必须把村民凝聚起来。她积极支持课题组的工作,“有困难找英姐”成为课题组的口头禅。看到如今的成果,李志英感到很欣慰,她说:“我已经把自己当做这里的一个村民,更有信心在莲麻发展。”

在公共文化共同体课题组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莲麻,探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村民们亲切地将这股力量称为“莲麻乡村振兴公共文化共同体”,简称“莲共体”。“我们正在跟一群很暖心的人,用最深的情做一件很小但又很伟大的事。我们在种下希望的同时,也注入了一些想要改变的东西,而且这种改变已经发生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李怀恩说。

2023年6月5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莲麻村是一个可以留住脚步的地方”》

↓ ↓ ↓ ↓ ↓ ↓ ↓ ↓ ↓

责编:陈晓悦

标签:

为您推荐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