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商务服务 >

“生育惩罚”理论作祟?别让女性承受职场Hard模式

发布时间: 2021-09-18 14:12:07

  别让女性承受职场Hard模式

  几天前,《脱口秀大会4》设置职场主题赛。这期节目彻底“火”出圈,笑翻不少观众。段子何以成功挠到观众痒点?说白了,还不是击中了职场痛点。

  其中,双胞胎姐妹颜怡、颜悦的节目,集中吐槽了职场女性遭遇的“傲慢与偏见”,获得不少女性观众的共鸣。相关话题“颜值和高跟鞋是女性职场必备么”一度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当然,脱口秀本身就是一种表演。像颜怡、颜悦在吐槽时说的,“如果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女性,她可能也要穿高跟鞋”“好像所有女人在工作之前都得变美,一个女人打扮是肤浅,而不打扮是没礼貌……”这些更像是人为放大冲突,旨在制造喜剧效果。

  有多少职场女性不“化全妆”就不能上班?女员工不穿高跟鞋,就是不尊重公司文化?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拿个别行业说事,用过度看重女性外表的“偏”,试图概括职场性别歧视的“全”,显得有失偏颇。

  因此,不少观众在相关话题下留言,认为化妆、高跟鞋一说是避重就轻,压根没提同工不同酬、晋升天花板、女性求职难等职场性别歧视真痛点。

  不过,脱口秀节目的意义,在于娱乐大众、放松身心。试图用几分钟的段子,全面阐释职场性别歧视这一社会议题,未免有点强人所难。况且,在这段脱口秀最后,颜怡、颜悦也强调,她们真正担心的,是女性仅仅被当作职场上的摆设、增添氛围的香薰。

  女性不是花瓶,职场奋斗无关性别,工作能力才是职场价值的体现。这样的大道理,谁都明白。问题是,揆诸现实,想要真正破解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同样的求职应聘,为何不少女性会进入Hard模式?出问题的不是性别本身,而是“生育惩罚”理论在作祟。

  受传统观念和生理条件影响,育儿和承担家庭责任被视为女性天职。有些雇主认定女性无法兼顾事业和家庭,更不愿意为女员工的婚育假“埋单”。还有不少企业把隐形门槛设在了面试环节,公司HR比求职者爸妈更关心员工何时结婚生子,甚至变着法子“迫使”女员工不婚不育,为公司效力。

  对广大女性群体而言,想让职业理想照进现实,仍有一定难度。在工作能力相仿的前提下,男女求职者在就业率、薪酬、职位高低占比和晋升速度上都有不小的差异。

  时代在进步,“生育惩罚”并非不可破解的难题。破除观念桎梏,就是解放女性的第一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曾大幅提高女性群体就业率,让更多女同胞得以走上职场,找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教育领域甚至发生了“性别逆转”现象。在很多地方,女生成绩普遍优于男生,女性更努力追求高学历和过硬文凭的情况并不少见。然而,尽管很多时候,女性付出了更多教育成本,却并未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反而容易遭遇职场“玻璃天花板”越设越高的无奈。

  破解职场性别歧视,社会需要多想一些“怎么办”。在我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打消用人单位焦虑,尤其是解决女性“三期”(孕期、产假期、哺乳期)用人成本分担问题。

  如果女性职工的生育成本由企业负担,只能逼迫企业想方设法规避成本,甚至加重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让更多女性陷入职场Hard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想要铲除职场性别歧视的土壤,必须建立生育成本分摊机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诸如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给企业发放用人成本补偿、进行税收减免等,可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更愿意为女员工打开用工之门。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中明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同时将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纳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之中,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将开展联合约谈。

  这样的官方表态,也是一记警钟。对少数“钻进钱眼”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力度,畅通职场性别歧视投诉渠道,加大对违规招聘、歧视性招聘行为的惩处。

  消除职场性别歧视,营造更公平的就业环境,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为职场女性兜底。

  白晶晶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诗尧】

标签: 生育惩罚 Hard

为您推荐

随机阅读